比亚迪的发展与互联网巨头造车
最近,比亚迪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比亚迪预计实现营收超42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达16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4倍以上。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的确在克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后,吃到了绿色发展的红利,其公司股价也来进入到了高位阶段。近几年,百度、小米、大疆、滴滴、360先后宣布进军智能汽车制造业,恒大集团更是在造车项目上投入几百亿元,至今也谈不上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八年,那时候乐视宣布造车,也引发了一批互联网造车的风潮,到现在大多已经没消息了。
估值才是王道
这么看来,造车确实是风险巨大,亏钱是大概率事件,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互联网企业要冒着亏损的风险,前赴后继非要造车呢?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造车不是心血来潮,可也未必是必然趋势。不过,从平台经济的发展特点,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端倪。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它的市场价值到底取决于什么?是利润高低?还是营业额大小?好像关系都不大。以腾讯公司为例,2011年到2020年,其营业额增速和利润增速逐渐减慢,从之前的60%~80%,掉到20%~30%。但这期间,腾讯的市盈率不降反升,从原来的23倍上涨到47倍。究其原因,其实是这十年间,腾讯通过微信这款产品,获得了10亿中国人的大数据。真正决定互联网企业市场价值的,是它拥有哪种量级的大数据。
大数据——是风口也是根本
大数据是5G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像煤炭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重要。试想,如果全世界的煤炭和石油只属于少数几家大公司,这些大公司掌握了全球的能源命脉和数据,那它们的市值会高成什么样?这就是为什么全球互联网巨头不管会不会亏损,都拥有超高估值的原因,支撑估值的不是它们短期的经营情况,而是它们拥有的用户行为大数据,这才是长期饭票。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要扎堆造车?当然是为了更长远的用户大数据。眼前收集用户行为大数据的硬件端口,主要是智能手机,但这渐渐称为一片红海。而未来,下一代的主要端口就是智能汽车。甚至有人说,智能汽车无非就是智能手机再加四个轮子。如此看,互联网企业扎堆造车,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抢一张开采“数据石油”的资格证书。趁着企业还有丰厚盈利,这些互联网巨头当然不能放过下一个风口——企业估值的增长点。
从中获得的启示
行业当前正在积极融入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例如,正在开发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种尝试探索。但对于抓住零售终端和消费者需求大数据,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些大数据可以帮助工商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的服务。此外,消费大数据也有助于预测消费者行为,有效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趋势,合理安排生产和供给,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增强对消费者行为的了解,改善其生产能力和优化供应链。总之,能否正确挖掘大数据是企业能否在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无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都必须在数字化转型中找准方向、深耕细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