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悄然发生变化,不少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开始树立理性消费观,追求“精致节省”的消费方式,为折扣零售发展带来契机。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折扣零售市场规模达1.62万亿元,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条充满希望的赛道,也引来了不少玩家加速跑马圈地。
目前,国内线下折扣零售店按照折扣形式可划分为硬折扣和软折扣两种。
所谓硬折扣,是通过提升自有品牌占比、精选SKU、搭建垂直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不断压缩渠道成本,为顾客供应高性价比折扣商品的经营模式。降本增效是其核心逻辑。
其中,人们熟知的山姆会员店、Costco等大型商超的运营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也通过深耕中国零售市场,培养出了相当一批消费者。与这些大型商超相比,一些小而美的硬折扣店也在近年来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比如,在全球十余个国家拥有超过1万家店铺的德国折扣零售品牌奥乐齐进驻上海。其折扣密码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主要在社区选址,面积通常为500到800平方米,租金相对较低;其次,在品类层面,售卖产品SKU相对较少且集中于熟食品类,并且精简SKU集中采购,提高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而压缩进货价,同时也便于库存管理。再次,商品90%以上都是自有品牌,去除了品牌溢价、简化了价值链,对成本控制大有助力。
又比如,来自成都的奥特乐主营品牌折扣商品,以自有品牌商品为辅。在商品端,将SKU控制在1000个以内,采用“宽品类窄品牌”的运营模式,以美妆日化个护、休闲零食、酒水饮料等品类为主,60%左右的商品来自品牌商。在门店端,主要为直营店,选址时将人员、租金等成本严控在销售额的8%左右。
与直来直去的商品打折“硬折扣”相比,“软折扣”是一种将微瑕商品(如临期商品、尾货、过季商品等)折价出售的销售模式,其核心逻辑在于沟通供需,消化过剩产能。目前许多国内软折扣店便是自临期食品特卖店发展而来。
2020年以来,临期食品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主打临期食品的好特卖、嗨特购、小象生活等品牌折扣商紧抓风口,在资本的助力下开始扩张,有的开出了数百家门店。
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商品,厂商的尾货被清理掉,折扣店收获利润,临期食品折扣店的商业逻辑听上去很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市场环境来看,发展多年的各类电商平台,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临期食品折扣店要跟这些已经占领消费者心智的低价电商竞争,无论商品价格、还是客户流量,并无太大优势。从货源渠道上看,临期食品货源供应和品牌厂商的正价产品动销之间存在零和博弈。厂商要追求利润,自然会想尽办法促进正价产品的销售,那临期食品店货源不稳定的问题便可能始终存在。
如果纯做临期食品,不管是做小店还是连锁,都要面临较大风险。因此,一些店铺会选择撕下临期食品折扣店的“标签”,以低毛利的临期商品引流,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吸引消费者在店内探寻的过程中购买其他高毛利商品。从实际运营上看,这一转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迎来了阵痛,暴露出引流产品引流能力一般、高毛利商品对目标客群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总体上看,在折扣零售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硬折扣零售品牌尚在模仿国际品牌中探索属于自己的路,而软折扣零售品牌则在风口过后积极求变,探索向硬折扣转变的可能。
但无论是软折扣还是硬折扣,都始终绕不开无限趋近于消费者需求的市场调研,追求更为高效的供应链和运营体系,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不迷信于“一招鲜吃遍天”,发掘更多能满足顾客需求的打法,“软硬”兼施走出新路,才能真正实现“折”里掘金,在为消费者带来折扣价格的同时,也带来不打折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