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个别职工存在的“躺平”情况一般分为三类:“掉队式躺平”“摸鱼式躺平”“扭曲式躺平”。这三类情况虽然造成的原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反映出了个别职工工作作风不硬、责任意识不强的思想短板。
生逢伟大时代,奋进全新征程,我们面临新时代新机遇,也面临着难关和挑战。干部职工应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奋力前行,以正确的事业观和勤奋的工作态度,立住足、迈好步,用奋斗擦亮青春的底色。对于企业而言,笔者认为,应结合企业实际,从机制层面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引导干部职工拒绝“躺平”。
注重成果转化,构建“按需定制、学以致用”的培训机制。统筹各条线、各单位系统性整体规划,多方面、多维度、立体式构建课程体系,提高培训成果的转化率;按需定制课程,针对不同人员设置不同培训清单,将职工个人实际需求贯穿到课程选择过程中,确保职工能够学到解决难题、打开思路、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及时检验培训成果,设置“课堂监管”模式,优化创新现有学时制度,通过具体的实践检验培训成效,进而促进岗位技能和专业技术取得实质性提升。
探索积分展现,构建“尊重劳动、奖励参与”的激励机制。兼顾结果导向和参与过程,不仅仅以结果论英雄,鼓励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最大程度、最广范围盘活干部职工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赋能精神激励,日常工作中,部分职工承担了不少本职工作之外的临时任务,这些工作投入时间多、产出结果少、成绩难以量化。为提升这部分干部职工的成就感,建议按照参与程度、参与次数等标准进行赋分。例如,每当完成一个创新项目,无论是否取得名次,都可以积累一定数额的“参与分”,如取得成果则额外在“参与分”的基础上累计“结果分”。通过设置名目多样的积分,以此来量化干部职工的参与过程,并将参与过程以积分形式进行体现,进而达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奖励参与的效果。
强化制度保障,构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细化劳动合同条款,确保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做好人岗匹配工作,避免不合适的人进入不适合的岗位;梳理现有用工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现有规章制度,按照实际工作情况,将考核过程规范化、考核标准精细化,将年度工作目标与年末考核结果相结合,将部门重点工作与个人岗位工作相结合,让考核的维度更广、考核的方案更合理,同时考核结果运用要与干部职工个人成长规划紧密关联,与部门未来发展方向密不可分,奖励优秀,鞭策后进,确保考核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