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做好新形势下“一专多能”人才培养,需以“岗位”“激励”“成长”为重点,探索“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新方法、新模式,推进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发力,激发一线员工立足岗位成长,促进员工工作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着力盘活、用活、激活人才存量,完善专人(专人负责、专人授课)、专项(专项部署、专项推进)人才快速培养方法,建立“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三级培养平台,实施一线技能岗位分级管理,使“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目标、有计划,努力培养总量丰富、结构合理的核心技能团队,促进人才建设从“增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
加大急需(或核心)人才培养。针对一线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年龄断层、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顺畅关键岗位之间的衔接,拓展关键技能深度、厚度;重点突出高技能人才引领作用,将一线钻研技能、参与创新等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行一线车间部门人才“一专多能”培养试点探索,努力造就一批踏实肯干、控制成本、技艺高超的精工型生产操作能手,满足企业转型发展需求。
推动创新人才培育。建立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职业技能评聘制度,分步骤、分层级做好评聘,保护好员工的首创精神,提高技能人才职业成就感。通过建立“双高”人才工作室,实施“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发挥重大科技项目孵化器作用,盘活优秀人才存量,将员工技能水平与薪酬、晋升、评优挂钩,让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技术创新领军作用,激励技能人才学习和工作热情。同时,加大落实待遇激励,把技能等级、岗位表现、工作业绩与相关待遇相结合,体现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更好地调动一线员工学技术、练绝活的主动性。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