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贵阳网—贵阳日报报道 2016年5月,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全国公开招收3名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聘信息一经发出,就引来全国高层次人才的高度关注,简历纷至沓来,目前已有30多位符合条件的人选即将进入面试环节。
一家地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传统工业企业,为何能得到这么多高层次人才的青睐?
2013年,贵州中烟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站所在的技术中心拥有6000多平方米实验室,以及涵盖近红外光谱、离子色谱等科研范围的先进仪器近百台。
“自进入技术中心以来,年年都能接触到当下最新、最顶尖的设备和仪器,以保证我们生产出的产品能达到行业最高最严的质量标准。”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赵阳2008年加入贵州中烟,仅2016年就参加了5次新仪器的学习培训,“我们许多在一线城市科研机构的同学,都十分羡慕我在这里的实验条件。”
2013年,贵州中烟在研科技项目57项、2014年在研科技项目74项、2015年在研科技项目132项……“十二五”期间,贵州中烟累计投入科研经费8.8亿元,持续强化产品研发、特色工艺、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硬件要素是人才择业的必要之选,但创新创业氛围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杀手锏”。
近年来,贵州中烟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持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把创新精神注入品牌培育,努力将“贵烟”打造成为品牌美誉度高、盈利能力强、特色明显、影响广泛的强势品牌;把创新精神注入技术研发,从研发平台、研发手段、研发过程、研发成果上下功夫,求新求变;把创新精神注入各项管理,大力推进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从落实标准到管理创新“两大转变”,逐步形成自成体系、特色鲜明、实效明显的全方位创新格局。
新常态下,不创新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十二五”期间,贵州中烟完善了内外一体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对外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在特色烟叶、特色工艺等科研项目上继续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交流,对内通过建立横向联合科研小组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
在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前提下,各项技术创新成果在贵州中烟不断涌现——低温载香和特殊载香技术日臻完善,无线加香、沟槽中线、纳米材料、梗颗粒、微胶囊、自然透气水松纸、三线微胶囊复合滤棒等技术成功转化为生产运用,“贵烟”烟酒融合高端产品、新型混合型卷烟、咖啡香型细支烟等10余个新品相继完成研发储备,6种形式的电子烟、2种形式的口含烟完成开发,低成本沉头滤棒、空心滤棒、细支烟微胶囊等10多项专有技术成功研发……贵州中烟获得269项专利授权,取得近千个QC成果。
“十二五”以来,贵州中烟后发赶超、排位前移,产销规模、销售收入和税利指标均迈入行业前十名,连续三年对全省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对全省工业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贵烟’如今的成绩。今后,科研的力量只会增强,不会减弱。”贵州中烟总经理白云峰说。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