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济南南部山区锦绣川水库以北的潘家场村,目之所及,绿色蔓延。近两年,这满眼绿色中,多了不少黄白色的小花。
“这些小花是金银花,是俺们村的支柱产业!”潘家场村党支部书记田庆福说。
潘家场村四面环山,曾是附近有名的贫困村:200多户村民窝在贫瘠的山沟里,靠着种植核桃树、花椒树为生,几条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村民生活贫困,村集体收入少。村穷人心散,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2017年6月,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卷烟厂开始定点帮扶潘家场村,并先后选派郭红广、马荫楠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引进金银花种植等项目,村子开始慢慢变了模样。
郭红广是2017年6月14日来到潘家场村任第一书记的。驻村的头半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村里的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和村民精神风貌的改善上。
踏入这个贫穷的村子,郭红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入户。他起早贪黑地“跑”了整整一个月,摸清了村里的大事小情和67户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
党建强,人心齐。在济南卷烟厂的支持下,郭红广从党支部建设入手,建立党员活动室,购买电脑和投影仪等设施,建立党务宣传广场,设立党建宣传栏……村两委班子牵头,村里31名党员带头,推动村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村里地不多,水更少,路还不好走。郭红广多方协调,争取资金修建了两条生产路,将村里原来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整修成了干净整洁的健身广场。在他的协调下,济南卷烟厂和其他企业与村里12名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状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基础工作夯实了,关键还要靠产业带动。经过实地调研和合作洽谈,潘家场村从一家家具公司引进藤椅编织项目,为部分村民拓宽了收入来源。
随后,潘家场村村两委盘活了村里的养鸡场,引进光伏发电项目。眼看着村集体收入慢慢增加,可郭红广仍然眉头紧锁。
藤椅编织、养鸡场和光伏发电虽是好项目,但缺点是用工少,形不成产业规模。郭红广明白,要破困局,把村里的“穷根”拔掉,必须要有支柱产业拉动、龙头产业带动。
郭红广和村两委把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请到村子里实地考察。专家看到了村子的“穷”,也发现了“美”:潘家场村自然生态好,山清水秀无污染,若栽种金银花,药用价值较高,同时金银花在5月底采收,与村里原有经济作物采收时间恰好错开,方便推广。
金银花种植可以把村里的各项资源利用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是一个不错的项目。然而,起初,一些村民并不看好,觉得是“瞎折腾”。
原来,村里以前试种过金银花,但因为技术管理等方面不过关,并没有坚持下来。
郭红广挨家挨户做工作,好不容易争取出来10亩地。2018年春天,潘家场村在这10亩地里先行试种金银花3000余株。试种的金银花长势良好,花期长、质量高,产量突破500公斤,收入达到35750元,种植金银花的村民当年就收回了种苗成本,实现了“开门红”。依照金银花的生长周期,3年后进入盛产期,预计每亩可实现8000元至10000元的收入。
2018年秋天,潘家场村村两委成员带头砍了自家的核桃树,用来种植金银花。在村两委和党员的带动下,潘家场村当年流转100亩土地种植金银花。
要让项目真正落地,还得解决好技术与销路问题。村里与一家生物开发公司合作,实行“合作社—公司—农户”三级管理模式,不仅落实了管理责任,也解除了村民在金银花销售上的后顾之忧。
去年5月,潘家场村第一届金银花采摘节开幕。当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当年11月,马荫楠接替郭红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潘家场村又成功流转110亩土地,留在村里的村民中许多人参与到金银花种植项目里来。
疫情防控期间,潘家场村面临防疫物资短缺难题,马荫楠与村两委沟通后带头捐款,济南卷烟厂党委在第一时间调配物资,先后将8000个口罩、两桶酒精和4桶消毒液运到村里,以实际行动支援村民抗疫。
今年5月,潘家场村第二届金银花采摘节开幕,规模不断扩大。潘家场村地成片、人成线,金银花也从散落的晨星变成了成片的海洋,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的逻辑理顺了,第一书记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今年,马荫楠协调资金引进金银花烘干设备,打造金银花种植、采摘、初加工产业链,希望通过增加金银花产品附加值,为村集体经济贡献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在马荫楠和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潘家场村正在修缮村口一条百年古道,并修建凉亭和小广场,希望以金银花种植为基础,将村子打造为集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
如今,村民们向往更好的日子,干劲也更足了。
“村民们对我们第一书记很信任,我也得好好干!”马荫楠坚定地说。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