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周炳树,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有个固定时间段坐下来慢慢聊。
作为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派驻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涌泉村的第一书记,周炳树已经习惯了每日走村串户,奔波在田间地头。
采访的第一天,周炳树把笔者接到村部小楼的驻村工作队宿舍,简单聊了两句后,就匆匆驱车赶往镇里,参加麦岭镇关于国家普查工作布置会。等他再次回到村部,太阳已经落山。
回到村部,他也没有闲下来,而是立即和村两委成员开会,传达会议要求,商讨落实工作。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周书记的工作节奏。”涌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天后说,“我们村两年前就脱贫了,但为了乡村振兴,后面这两年大家却更忙了,连续几个周末不休息,是经常的事。”
对于周炳树,杨天后的评价没有太多的赞誉辞藻,只是简单的一句:“有他在,我们都很放心。”再次追问,杨天后又冒出了一句话:“每晚,村里最后熄灭的一盏灯就是村部驻村工作队办公室的灯!”
同村两委的干部开完会,周炳树又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准备着当天的晚饭,忙里忙外。
“若不是你来了,周书记又会简单下点面条对付过去了。我们都是沾了你的光。”驻村工作队队员盘家将和笔者打趣。
吃饭的时间,笔者才找到机会和周炳树深入地聊了聊。
周炳树是2018年3月到任的,到任时涌泉村已实现整体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脱贫攻坚工作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对于如何交接好“接力棒”,做好接下来的工作,周炳树提的最多的就是“千万别当自己是外乡人,涌泉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前一后,两者最明显的对比不仅仅是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越是往后,驻村工作的要求越细越具体。”周炳树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各种必要的数据、材料都要整理填报。”盘家将接过话说。
驻村之后,入户走访、参与检查、村务党务、环境建设、抓集体经济……甚至张家长李家短的事儿,几乎占据了周炳树白天所有的时间。那些要上报的材料,很多时候只能留在夜里加班处理。
简单吃完饭后,周炳树又返回办公室,整理普查迎接材料。回到宿舍时,已是凌晨1:30。这时,笔者对杨天后的那句话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第二天,为了保证普查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周炳树又决定入户走访,实地核验。笔者跟随走访。
在村口的一座水塘边,我们遇到了正在安全巡查的村民义家君。义家君一家已于2016年实现了脱贫,但由于家中的老母亲和自己都身患疾病,无法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还存在着一定的返贫风险。
到涌泉村驻村两年多来,周炳树对村里的情况也基本做到了如指掌。哪些家里有什么困难?哪些家庭存在返贫风险,他心里都清清楚楚。
谈起水域巡查员这个工作岗位,义家君充满感激:“周书记帮我争取到这个公益性岗位,现在我每个月在家门口就可以多挣到1000元!”
脱贫过后还有哪些家庭有返贫风险,是周炳树最关心的事。每月多挣1000元,相较于在外打工的人来说不算多,但对于像义家君这样留守村中的村民而言,往往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然而,要帮助这部分村民增加家庭收入,也并非简单的事。就拿水域巡查员而言,设立这个岗位以后,安排谁来做就是很棘手的问题。
“每家都有每家的难处,但公益性岗位又不多,这就需要做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把岗位安排给最需要的人。”周炳树轻描淡写地说,对于做通思想工作的艰辛过程,只字不提。
其实,对于解决这类问题,周炳树还有别的办法:“虽然公益性岗位不多,但村民每家每户都有田地,我就在田地里面做文章。”
由于气候原因,涌泉村的水稻一年只能种植一季,通常收割水稻过后,稻田就被闲置,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育苗插秧。在周炳树看来,收割过后闲置的农田里仍然蕴藏着生财之道:“留守在家的村民,本身就是劳动力。”
经过调研分析后,周炳树鼓励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的秋冬蔬菜种植,让原本闲置的农田再次盘活,接续产生经济效益。此外,他还积极联系蔬菜收购商,帮助村民们解决销路问题。
“去年入秋后我拿一块田种蔬菜,一个秋冬下来,多挣了差不多5000元,今年准备把剩下的也种上。”村民首德冬说。
目前,涌泉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8%下降到了0.29%。周炳树也连续两年获得富川县“驻村标兵”荣誉。
走访结束,又是傍晚。晚饭后,办公室的灯又亮了起来。灯下,周炳树正忙着整理一天的走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