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一张蓝图干到底
工作单位:云南中烟综合计划部
挂职职务: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挂职副县长、云南中烟驻村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
挂职时间:2015年7月——2018年1月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扶贫工作要求,云南中烟从2015年就肩负起帮扶直过民族之一的布朗族整族脱贫出列的重大任务。从那一刻起,云南中烟全体干部职工就凝心聚力、聚集资源、下派工作队员,为确保到2020年前实现布朗族整族脱贫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
作为扶贫工作的参与者,2年半的亲身经历感受颇深,回顾在与布朗族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岁月中,我感受最深最难忘的是: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优越,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政党,能领导人民集中力量干大事。
2015年7月至今,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投入6亿多元资金在云南省保山市实施了以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和摆榔彝族布朗族乡为主4个乡镇11个村对口帮扶项目。云南中烟和当地政府,发扬钉钉子精神,紧扣规划先行,一张蓝图干到底工作思路。围绕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7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通过近5年的帮扶,帮扶乡镇已如期脱贫出列。布朗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产业发展走出新模式、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社会保障得到了提升、布朗族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发展得到了新的提升,布朗山乡旧貌变新颜。
回顾脱贫攻坚成效,我认为有以下亮点可供总结和推广:一是精准帮扶,党建促脱贫。云南中烟领导高度重视,优中选优,先后派出13名素质过硬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精准帮扶。通过扶贫党建双推进,云南中烟和两乡贫困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和贫困群众结对,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二是精准施策,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云南中烟与县委政府共同制定了“布朗族整族帮扶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全力实施7大工程建设项目,围绕建设成为布朗族聚居区扶贫攻坚创新的示范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区、民族团结模范区的目标,全方位打牢脱贫硬件基础;三是扶贫加扶智,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用 “真干、苦干、实干”的精神,引导布朗族群众从以往“等、靠、要”思想观念逐步转变成为如今的“赶、帮、超”,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感言:
云南中烟扎根布朗山乡,践行承诺与布朗族群众心手相牵,用心用情真心帮扶,共同挥洒辛勤的汗水;不忘初心,勇担社会责任,用真情和实干,不断回应着布朗族乡亲的期待,唱响布朗族精准扶贫新歌!
龚培松:难忘的711工作法
工作单位: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
驻村地点: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
驻村时间:2015年7月15日至2016年1月15日
刚到摆榔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告诉我这里实行“711工作法”(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1小时),虽未见正式文件,但这里的工作的确如此。后来我才了解到,乡党委、政府及各村干部,已充分理解这次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将之视为当地百年难遇的机遇。
在云南中烟挂钩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驻点工作组组长的领导下,围绕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摆榔乡、木老元乡布朗族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和“挂包帮、转走访”,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熟悉情况,尽快进入角色。积极了解熟悉与扶贫工作相关的县、乡两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特别了解政府扶贫办、财政局对扶贫专项资金的审批、拨付流程。了解木老元乡、摆榔乡两个乡,特别是摆榔乡4个村36个自然村的基本情况。认真学习了扶贫工作相关文件,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
白天走村串户,实地察看挂钩帮扶户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和畜禽养殖情况。仔细核对土地证、林权证等基本信息,详细了解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及孩子就学就业、家庭收入、耕地面积、家畜养殖、产业种植等情况。与乡、村干部及农户交流座谈,与他们一起分析贫困原因,一对一制定帮扶目标、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实现精准扶贫。适时了解政府安居工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党组织建设七大工程的实施进度。晚上将白天收集到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整理,讨论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感言:
开展整族帮扶和“挂包帮”“转走访”,是云南中烟履行社会责任、回报家乡父老的应尽之责。施甸县的扶贫工作经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虽然离家七百多公里到边远山区工作很辛苦,但作为精准扶贫的亲历者,自己能在这个伟大时代中能为施甸县的脱贫工作尽到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感到很骄傲、很自豪。这段人生历练使我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衷心祝愿施甸县摆榔乡、木老元乡的布朗族、彝族同胞日子越过越红火!
彭贵宾:6人共用2个杯喝茶
工作单位: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
挂职职务: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挂职时间: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
我有幸成为第一批驻村工作组成员之一。
离开家乡,离开了常年工作的岗位,走进大山。在前往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的路上,我心里充满了好奇,也有些许凄凉,放眼山野,地无百尺平,路无一里直,弯弯曲曲的盘山弹石路被茂密的植被掩盖着,星落分布在山坡的村庄山寨,土墙灰瓦,残垣断壁……从城市来到山乡的我们,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我们开始逐村逐寨、挨家挨户地走访群众,几口人?几亩地?几头牲畜?几间房?多少收入……等等,这些是落实“一户一策”所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一次到阿林寨走访时,时逢下雨,走进一户贫困户家,眼前的一幕幕至今难忘:
泥泞的道路,半截土墙就是家的界线,土墙中央的一处缺口就是进家的大门,院子里被雨水淋湿的泥地让人无从下脚。迎接我们的是40多岁热情的男主人,进入他的房间,泥巴地面的正中央是一个火塘,上方悬挂着被烟熏得黝黑发亮的烧水壶,昏暗房间的一角是几块木板铺的床,又旧又脏的被子衣服散乱地丢在上面,角落里零乱地摆放着几样生产工具和锅碗瓢盆,没一样现代化的生活设施。
主人家热情地邀请我们围着火塘而坐,起火烧开水,沏茶,一众人开始拉家常,聊发展。
最难忘的是:火塘边有6个人,他家只有3个杯子,大的玻璃杯用来泡茶,小的2个瓷杯用来喝茶。2个杯子就在主人和客人之间轮流交替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喝有失礼数,喝呢又心有余悸,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与一众人轮流共用茶杯。
随着走访的越来越多,慢慢发现这样的家境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这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
驻点26个月后,按组织的安排,云南中烟派驻了新的工作队员,我离开了木老元乡,回到了企业上班。
离开一年后,我再次回到乡里。
乡村里的变化让我再次感慨万千,入乡干道正在扩建,全新的中烟教育园区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曾经走访过的群众已搬进明亮、干净的集中安置点,养殖合作社的生猪已出栏,石榴已挂果……
不变的,是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老百姓热情的笑容。不变的,是云南中烟前赴后继的持续帮扶。就在昨天,我收到了老乡给我寄来的一箱自产绿壳鸡蛋!
两年多的扶贫工作,所见所闻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深刻地领会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那山乡已走进了新时代!
刘子宇:那张笑脸我记忆犹新
工作单位: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
驻村地点: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摆榔乡大中村
驻村时间: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
自2016年2月被选派到保山市施甸县摆榔乡大中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以后,我对农村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从抗拒到热爱,时间虽短可收获的却是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经历。
记得那天清晨,村中又飘起了绵绵细雨,雨水伴随着大雾使村里看起来很是冷清。听支书说村里村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是我们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