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青山为证 不胜不归——聚焦云南中烟助力脱贫攻坚”大型采访团在保山市施甸县委宣传部见到了一组照片。
资料图,走在林子里的照片。施甸县融中心供图
资料图,走在硬化路面上的照片。施甸县融中心供图
“照片拍摄于2019年7月21日,是我们干部接生病群众搬新家的画面。”施甸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冰凌说,抬轿的有木老元乡副乡长奚继松、乡卫生院院长杨银华、龙潭村党总支书记何玉银和几名乡党委工作人员,轿上坐着的是已经85岁高龄的村民李买秀。轿子两旁,一名工作人员正为她撑着伞抵挡烈日,另一名戴红帽的女干部放着音乐唱着山歌,老奶奶一路跟着哼歌,不时说着:“拓够,拓够(布朗族语‘幸福呢’的意思)”。
5月15日,采访团来到龙潭村李买秀家。
一同前往的木老元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杨忠团告诉记者,拍照片的那一天,是李奶奶的“大喜日子”,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群体,她搬进了新家。
李奶奶干净整洁的新家。记者陈飞 摄
由于李奶奶身体不好,无法行走,木老元乡的16个年轻人就用藤椅自制竹轿子,从三公里外的新街村,一步一步将老人抬到她的新家。何玉银说:“老人已经好多年没有出过家门,坐车头晕,背着走也头晕,用肩膀抬的轿子老人觉着高了还头晕,最后将轿子抬到离地面十多公分的距离,老人才不觉得难受。三公里的路程走了三个多小时,休息了10多次。”
“搬新居”对于李奶奶在内的龙潭村新街村小组、鲁家寨村小组等36户村民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它是旧生活的结束,也是新生活的开始。
资料图,李奶奶曾经的家。施甸县融中心供图
李奶奶说,她的前半生过得很苦。自己结婚那天,嫁妆是家人千拼万凑得来的两套布朗族的新衣服,其他物品一样没有,“婚房”则是从曾经的烂草房搬到了另一个草房里。
几年前村里开会,一位干部说:将来,村子里会修上硬化路、汽车满地跑、家家用电灯、户户装电话。李奶奶听后觉得自己这辈子肯定赶不上这样的好日子了。
李奶奶在新家。记者陈飞 摄
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变化可大了 。
2015年5月,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口挂钩帮扶施甸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当地实施易地搬迁安置、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让老奶奶的日子越过越好——2016年,云南中烟投入资金,帮助她家搞起了养殖业;2019年,李奶奶的新家建好了。
现在,一家五口人住在一应俱全的两层“洋楼”里,门口是宽阔的硬化路,不远处是自家的4亩田地,再加上养殖的3头牛、5头猪、8只羊,算下来,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大孙女在保山打工,小孙女在施甸读小学,未来也有了盼头。
“拓够!拓够!”采访时,这个词不离老奶奶的口。她还说结婚时,家里穷,没能坐上漂亮的花轿,而是走路到的新郎家。想不到老了,反而圆了这场“花轿梦”。
李奶奶竖起拇指,表示“拓够!拓够!”。记者陈飞 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