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在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爆珠生产线,单滴头每秒可制珠30颗,而在他们最早创制爆珠的2009年,这一数字还不到10。
从不足10颗,到12颗,到15颗,到20颗,直至30颗,产能跃升折射的是湖北中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
“爆珠虽小,却是科技竞技的大舞台,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是托举未来明星产品的重大支撑。”湖北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郜强说,“我们要通过深化机制创新、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激发内部创新热情,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驱动竞争力。”
从舶来品到自主研发
从包装精致的储备产品中抽出一支细支烟,湖北中烟技术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张耀华熟练地摸到嘴棒爆珠位置,“啪”的一声脆响,内置爆珠破了。
“爆珠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在销产品和新产品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点、营销卖点和消费体验点。”张耀华说,“如果不是从2009年就开始探索,很难形成目前的技术领先优势和产品研发实力。”
和细支烟一样,爆珠也是舶来品。率先研发并获得专利的,是欧美国家,其中尤以雷诺烟草公司最为著名。
2009年决定进军爆珠研发领域时,湖北中烟没有技术储备,没有制造设备,没有可复制的模板,有的是对爆珠技术的重视,对爆珠应用的期盼,对抢占技术制高点的渴望,对夯实未来发展基础的远见。
依托黄鹤楼科技园这一开放平台,借助武汉众多领先高校的智力资源,湖北中烟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紧锣密鼓地奋战了1年时间,自主研发的爆珠终于诞生了。
在令人难忘的1年时间里,湖北中烟技术研发人员攻破了“爆珠壁材用什么”“爆珠液如何选择,以便更好地与烟草本香协调一致”“如何保持爆珠添加位置的一致性”等一个个难题,并成功地将爆珠应用到“黄鹤楼”(硬1916)、“黄鹤楼”(鄂尔多斯)等高端卷烟中。
“爆珠应用,对‘黄鹤楼’品牌高树创新旗帜、塑造高端价值、打造差异化消费体验至关重要。”湖北中烟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毛耀说,“现在,‘黄鹤楼’(硬1916)等常规爆珠烟仍然备受市场青睐,‘黄鹤楼’(硬平安)、‘黄鹤楼’(硬生态)、‘黄鹤楼’(峡谷情)、‘黄鹤楼’(硬天骄圣地细支)等细支爆珠烟发展势头良好。”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7月7日,湖北中烟爆珠技术升级重大专项启动,着力“推进已有爆珠产品优化升级、保持企业在行业爆珠产品研发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从初创探索到技术升级
从实验室的“瓶瓶”走向生产线的“罐罐”,爆珠制造还需要突破壁材、料液、硬度、香型、品质、效率等方面的工艺难题。
在湖北中烟爆珠生产线工艺研发人员王明辉看来,爆珠批量生产至少需要解决四个难题:产量由少量变为大量,控制环境由实验室变为生产车间,制备人员由技术研发人员变为机台操作人员,管理上由自主管理变为自主、外部管理相结合。
按照爆珠“摸得着、捏得破、响得脆”的生产目标,王明辉和同事们在设备和工艺方面进行了大量艰苦的探索。
以生产效率为例,2009年刚上线时,单滴管每秒制珠不到10颗,目前已达到30颗;以往生产10亿颗珠子,需要150人,现在产能增长几倍,生产人员却只需要一半,“效率每提升一次,背后都是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
工艺改进、设备更新背后则是湖北中烟人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努力与奉献。
拿爆珠干燥工序来说,草创阶段,湖北中烟采用的是自然干燥,一般需要36个小时,“占用大量产地,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经过技术人员的攻关,湖北中烟自主开发设计了干燥设备,使干燥时间由36小时变为12小时,变为8小时,再变为6小时,后变为4小时,如今只需2小时。
“这2小时,是我们守了无数个36小时换来的。”湖北中烟爆珠生产线工艺研发人员王鑫说,“我们坚持观察爆珠的干燥过程,不断记录它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积累数据、开展分析,从而确定工艺改进思路和设备方案。”
此外,如爆珠硬度的确定、香型的实现、颜色的变换等都需要生产线工艺研发人员付出汗水和智慧,化样本研制为批量生产。
小小一颗爆珠,包含了多少学科?高分子材料、流体力学、机械制造、有机化学、界面化学、电子控制技术……8年来,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和企业内外的技术人员,为了制备一颗自主、卓越的爆珠,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智慧。
他们八年琢一“珠”,时刻在路上,难道不也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吗?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