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摘自《东方烟草报》 面对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少数民族聚集区内条件型、素质型、发展型贫困交织叠加,扶贫攻坚难度大、返贫率高的严峻现实,面对如此重大、复杂、系统、艰巨的精准扶贫项目,如何打开局面,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保山市以施甸县为主的布朗族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10月-2018年10月)》为引领,统筹兼顾,推进扶贫与扶智协调发展,推进输血与造血协调发展,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协调发展,尽心尽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倾情扶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布朗族大龄青年李中平原本以为会孤苦伶仃终老一生。
在云南中烟的帮助下,李中平勇敢地走出了封闭的大山,通过安居工程帮扶资金加商业贷款,不仅在县城购买了一套近90平方米的楼房,谋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结识了一位心爱的姑娘。
接二连三的惊喜,让李中平充满了改变生活状态的巨大勇气。在他未来的设想中,要发挥所学技能,用本领赚钱还贷养家,把妈妈接到县城,全家人一同享受美好的城市生活。
与李中平进城不同,木老元乡鲁家寨的阿元月主动从城里选择回村,利用所学技术,带领村里三家建档立卡贫困户搞起了香菇种植。他的想法很朴素:“不仅自己要脱贫,还要带领身边人共同脱贫。”
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木老元乡党委书记王冰凌认为,扶贫更要扶智,“因为农民既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内因和力量源泉,亦是落后地区进步的践行者”。
云南中烟实施整族帮扶以来,围绕“1户1人1技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了涵盖种植、养殖、驾驶、电焊、建筑施工等实用技能培训,培育了一大批像李中平、阿元月等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新型农民,通过他们的带头作用带动农村脱贫工作整体向前推进。
长期以来,由于封闭落后,截至2014年年末,布朗族聚居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6年,高中入学率仅为61%,导致当地人口文化素质总体偏低。
解决贫穷代际传递问题,根本途径是抓好基础教育。
推进整族帮扶,云南中烟格外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援建木老元教育园区、善洲思源实验学校、摆榔中心小学等助学项目的同时,采取了帮助贫困区域学生异地就学、提高贫困生就学补助、贫困家庭高中生免除学杂费等措施,确保项目区内所有的贫困学生上得了学、上得好学,给大山里的孩子提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使他们最终靠教育、靠知识改变命运。
深情帮困
“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
山势险峻、村寨分散、路窄道弯,遇有山洪,地质滑坡更会冲垮房屋、阻断道路。
耕地贫瘠,世代沿袭粗放低效生产方式,产业小且散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种养技术水平低,农作物单产低且成本高。
乡村医疗资源匮乏,现有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文化设施不足,48个自然村无文化活动场所。
……
这些表象特征,其实深刻反映了木老元乡、摆榔乡地区“贫血”“缺血”的真实状态。身处大山中的布朗族乡亲没有一天不渴望摆脱贫困的束缚,但无奈“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现实困境,让他们一直在温饱与贫困之间徘徊。
面对这样的局面,输入充沛的扶持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现状尤为重要。
2015年,云南中烟拨付近2亿元,重点聚焦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扶贫。
一年来共建设特色民居1962座,其中实施拆除重建920座,修缮加固1042座;易地搬迁731户,安居房建设468座(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182户);插花安置123户。
围绕安居工程,配套新建了木老元—摆榔四级公路17.5公里,改建木老元石门坎—姜寨—里歪寨四级公路14公里;新建1100立方米/日供水厂1座,架设水管49.2公里,改造供水管网21公里,烟水配套工程新建渠道11.4公里,建设水池21件,总蓄水1405立方米;实施未利用土地开发占补769亩,建设水窖213口,修建机耕道路15.42公里,灌溉渠4.36公里,管道架设2.14公里,配套蓄水池17件;扩建村卫生所6个,新建分诊点4个,改造村级卫生室4所。
“缺什么就补什么,要通过此次整族帮扶彻底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这块短板。”云南中烟驻施甸整族帮扶工作组组长王征认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
按照《实施方案》,下一步,云南中烟将聚拢资源,积极开发本地旅游资源,建设木老元乡大山头森林公园、雪山草地生态公园、万亩映山红布朗山歌会风景区、草子地山头石景观、布朗族文化民俗馆和布朗族文化元素雕塑,整体打造提升4个民族村寨,盘活本地优质资源,使之产生内在发展动力。
在产业布局上,云南中烟与当地政府根据区域实际,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产业扶持,积极培育特色果蔬、特色畜牧、特色药材等规模化产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拥有1-2项脱贫产业。
为了支撑产业发展,支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云南中烟帮扶木老元花濮蛮公司,通过一年多的市场化运作,绿壳鸡蛋、火腿等特色农产品飞出了大山,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市场价值,使得公司初步具备了造血功能。
“注入文化元素,打造有内涵的布朗族系列品牌,借助网络力量,占领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市场,压力转动力,劣势变优势。”有了云南中烟的鼎力帮扶,摆榔乡党委书记段从坤觉得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真情致远
“不求近功,不安小就。”
如今,走进木老元乡、摆榔乡安居工程搬迁区内,一栋栋具有布朗族特色的民居正拔地而起,成为山乡的一道美丽风景。
王征介绍,开展易地搬迁扶贫,云南中烟坚持与发展特色民族旅游业、生态宜居集镇建设、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在安置点建设上充分融入布朗族文化元素,实施人畜分离、厨卫入室、“三线”入地、开放式庭院、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等举措,确保规划30年不落伍。
与此同时,项目区内由云南中烟捐建的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等基础性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联络难等“老大难”问题。
随着水路电网的畅通,花濮蛮民俗生态乡村旅游环线串起所有布朗族民俗生态旅游示范村。搬迁户可依托生态观光、布朗山歌会、布朗特色美食等旅游资源,布朗族服饰、绣花鞋、手工艺品、蜂蜜、绿壳鸡蛋等特色旅游产品,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
即将搬进新居的摆榔乡尖山村农户祁绍武感慨,安居扶贫让他们住得稳、能发展,是真扶贫、扶真贫。
《实施方案》提出,要利用木老元乡、摆榔乡山区丰富的生态系统、立体多样的气候条件,发展高山林下产业带和低热河谷特色产业带,确保精准增收、精准脱贫。
因地施策。在适宜种植水果的摆榔乡、木老元乡枯柯河流域,云南中烟对信托引入的万家欢集团实行集中托管经营,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规划种植了千亩蓝莓园、突尼斯软籽石榴园、新西兰苹果园,带动两乡近240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土地出租、到企业打工、“认领”管理种植基地,在一块土地得到三份收入(土地租金、打工收入、入股分红),年均增收近一万元。
因村施策。2015年项目启动以来,云南中烟协助项目片区内村委会,分类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比如木老元社区发展蔬菜种植,龙潭村建立中药材种植,哈寨村打造民族体验区,大中村大力发展养猪,尖山村主要养牛,摆榔社区则搞起了竹鼠特种养殖,逐步形成了差异化、多元化产业格局,既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也避免了盲目无序发展。
因户施策。2015年9月,当听说摆榔乡大中村大学生张海彪回乡创业的消息后,云南中烟驻施甸工作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了他。双方共同商议,由云南中烟拨付专项扶持资金,帮助张海彪建设一个培育鸡苗的创业基地。孵化的鸡苗优先供给建档立卡户养殖,并由张海彪提供管理、技术支持。如今这个基地已远近闻名,年培育近2万羽优质鸡苗,带动建档立卡户42户,户均增收近7000多元。
扶贫攻坚不仅要着眼现在、“分好蛋糕”,更要情系长远、“做大蛋糕”。施甸县县长李文广表示:“云南中烟扶贫出钱、出人、出力、出志,帮助我们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减贫举措,带来了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的革新,带来了贫困群体命运的大转折。”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