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2015年7月以来,在滇西南边陲重镇施甸县,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云南省扶贫办、保山市委市政府和施甸县委县政府,共同向贫困发起了最后冲锋。
开展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这是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关键时期,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交给云南中烟的光荣使命。
实施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实施精准脱贫,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找到适合的脱贫致富路径。
云南中烟庄严承诺,要带头担当扶贫攻坚的重任,群众不脱贫工作组不撤退,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精准识别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贫困人口分布在哪儿、为何贫困、怎么帮扶?非严谨细致不足以求公平,非实事求是不足以树公信。能不能把真实情况摸清楚,瞄准扶贫靶心,让“弱鸟”飞起来,关乎精准扶贫的成败。
为确保精准识别,云南中烟与保山市施甸县委县政府采取“七评法”(即一评住房、二评生活、三评生产、四评劳力、五评健康、六评教育、七评负债)、“八步骤”(即群众申报、干部核实、贫困户倒序排列、群众互评、三级审核、召开党员群众大会通过、公开公示、实施贫困户进入退出机制)和“五不纳入”(即家庭中有公职人员、参加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已购置商品房、户籍不在本村或有轿车等机动车者一律不纳入)精准甄别法。
云南中烟总经理朱绍明、董事长夜礼斌、巡视员温宁军、副巡视员许泽等同志率先深入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摆榔彝族布朗族乡,走访贫困户,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脱贫打算和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共同分析贫困原因,一起商讨脱贫办法。
云南中烟组成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组,结合“转走访”“挂包帮”工作,连续深入木老元乡木老元村、龙潭村、哈寨村和摆榔乡大中村、尖山村等布朗族聚集地,运用精准甄别法,实地察看当地群众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和畜禽养殖情况,重点了解贫困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孩子上学就业、家庭收入、耕地面积、家畜养殖等情况,倾听群众心声,问诊致贫源头,酝酿扶贫计策。
交通地理位置偏僻,自然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零散弱小,缺乏资金、管理和技术;布朗族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短,自我发展和创新意识弱,产业发展难推进,先进科技文化难普及,日复一日重复原始耕作方式和粗放经营方式,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等比较普遍……
抽丝剥茧,常年阻碍布朗族群众发展的“穷根”被一一检出。
立体多样的山区气候、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打好“绿色生态”和“民族文化”两张牌,念好一部“山”字经,脱贫攻坚捷径就在脚下……
立体扫描,推动布朗族脱贫的“富矿”亦被发现。
木老元乡、摆榔乡共有620户、2363人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走访、评议、公示等一系列严格程序筛选,至今无一检举揭发,老百姓交口称赞。
精准识别,聚焦靶心,找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布朗族乡亲如期脱贫就有了扎实工作基础。
精心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云南中烟认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要从现实条件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扶贫规划,把政策用足,把资源用好,把好事办好。
2015年9月,在多轮调研的基础上,云南中烟与云南省扶贫办、保山市委市政府等数易其稿,共同编制出台了《保山市以施甸县为主的布朗族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10月~2018年10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获得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批复同意。
《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构建“一环、一区、两带”脱贫空间布局(“一环”即花濮蛮民俗生态乡村旅游环线,“一区”即云南中烟木老元教育示范区,“两带”即高山林下产业带和低热河谷特色产业带)。
在云南中烟驻施甸整族帮扶工作组组长王征看来,这一宏观目标定位植根于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以区域发展带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破解区域贫困,融区域发展、产业培育、精准扶贫于一体,清晰地勾勒出了项目区发展轮廓。
根据《实施方案》,云南中烟将以实施“安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劳动力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七大工程为抓手,实现区内农户有安居的房屋、有增收的产业、有发展的基础、有基本的保障、有致富的技能、有资金的支持,逐步拔掉制约布朗族发展的“穷根”。
为了确保建档立卡户如期脱贫,《实施方案》提出“五个一批”目标,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技改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施甸县县长李文广表示,“七大工程”与“五个一批”相辅相成,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最终引导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准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力争通过3年的扶贫攻坚,实现项目区所有自然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0%,达到1万元以上。
在《实施方案》的设计中,云南中烟机关及各直属单位采取“挂联方案”,主动与结对贫困户对上号、挂上钩、结上对。公司主要领导采取“一帮二”,公司机关及各直属单位采取“多帮一”的方式,与木老元乡、摆榔乡布朗族贫困家庭结成对子,一对一帮助他们制定帮扶目标、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形成人人参与扶贫、协同推进扶贫的新格局。
“争当向贫困宣战排头兵,创建精准扶贫试验区,构建社会帮扶示范区。”王征充满信心地表示,烟草人要深深扎根于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按照《实施方案》列出的时间表、路线图、作战表,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帮助布朗族亲人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精确帮扶
“致广大,而尽精微。”
与过去的扶贫模式相比,精准扶贫体现了由“大水漫灌”向“滴灌”的转型,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管道,保证群众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保证贫困人口获得资源的公平权利。
3年,6亿元,云南中烟投入整族帮扶资金相当于木老元乡、摆榔乡两乡60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那么,如何确保这笔巨额扶贫资金规范有序地“滴灌”到帮扶项目和人群?
云南中烟制定了《整族帮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根据该《管理办法》,对于大额资金的拨付,由云南中烟、云南省扶贫办、施甸县委县政府三方共同协调编制方案,方案上报省扶贫办审核通过后下达拨款函,由云南中烟将资金划转至施甸县帮扶资金专用账户。
在推动项目实施中,云南中烟与施甸县委县政府共同制定了包括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资金回补报账制、工程监理制、审计验收制、廉政承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资金闭环管理体系,构建了上级监督、部门监督、捐赠方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组成的七道防线。
具体到建档立卡户的资金扶贫,云南中烟与施甸县委县政府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工作机制。以安居工程为例,并不是一次拨付给贫困户补助资金,而是根据建设进度、验收情况,分期分批拨付,从而确保建设质量和专款专用。在产业扶持上,云南中烟与农业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将资金直补到土地流转、种苗提供等环节,使建档立卡户以零成本介入产业链,参与产业分工。
作为捐赠方代表,王征表示,要认真督促保山市、施甸县在政府网站上对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资金投向等进行公示;乡、村两级采取公开栏(墙)、户长会议、书面入户等方式,对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资金补助等情况进行公示,最终把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阳光工程、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