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532”,这是指2个年产销规模超过500万箱、3个超过300万箱、5个超过200万箱的知名品牌。在2011年的这一年里,“532”中的“3”和“2”已经分别有了站位者,其中,“红塔山”、“白沙”、“双喜”这3个年商业销量超过300万箱的重点品牌,已经抢先占据了“532”中的“3”的位置,在“532”品牌格局激烈角逐中,以“红塔山”、“白沙”、“双喜”为代表的超300万箱重点品牌已经在冲击“532”品牌阵营中的第一梯队抢先占据了一个最佳的位置;“云烟”和“红河”这2个年商业销量超过200万箱的重点品牌,分别占据了“532”中的“2”的位置,而“黄山”这个年商业销量非常接近200万箱的重点品牌,2011年离“532”中的“2”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只有不到1万箱的差距。可见,在2011年的这一年里,“532”品牌格局激烈角逐中一共诞生出以“红塔山”、“白沙”、“双喜”为代表的超300万箱重点品牌和以“云烟”和“红河”为代表的超200万箱重点品牌,这5个重点品牌分别抢先一步跻身为“532”品牌格局激烈角逐中的领先者。
2012年,“532”中的“3”的走势将会得到进一步明朗,在“红塔山”、“白沙”、“双喜”这3个年商业销量超过300万箱的重点品牌中,将会诞生出首个年商业销量超过400万箱的重点品牌,这个年商业销量超过400万箱的名额将很有可能被“双喜”摘得。在实现与“红双喜”强强联合的“双喜”,将很有可能在今年挑战年商业销量超过400万箱的大关,成为全行业首个年商业销量超过400万箱的重点品牌,成为“532”品牌格局激烈角逐中新的引领者,而“红塔山”和“白沙”这2个重点品牌在2012年挑战年商业销量超过400万箱大关的可能性较小,但这2个重点品牌仍然是“532”品牌阵营中第一梯队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与此同时,“532”中的“2”的阵营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除了“云烟”和“红河”这2个年商业销量超过200万箱的重点品牌以外,2012年将最少新增加1个或1个以上的年商业销量超过200万箱的重点品牌,其中,“黄山”这个重点品牌将会铁定成为新入围的年商业销量超过200万箱的重点品牌之一。
相比之下,“532”中的“5”的名额在2012年还没有任何一个重点品牌能够轻易触摸得到,“532”中的“5”的名额最早也要等到2013年才有可能会诞生。假设“双喜”这个重点品牌今年的年商业销量能够顺利站上400万箱大关的话,那么,“双喜”这个重点品牌离“500万”的差距将只剩“100万箱”的距离。2013年,“双喜”这个重点品牌将有可能真正挑战年商业销量超过500万箱的历史性新高度,将有可能历史性成为全行业首个摘得“532”中的“5”的名额的重点品牌。
关注“532”中的“黑马品牌”
在关注“532”中的领先者的同时,有必要关注“532”中的“黑马品牌”。在2011年的这一年里,年商业销量增量规模最大的前5位重点品牌分别为“双喜”、“泰山”、“黄金叶”、“云烟”、“娇子”,其中,“双喜”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02.11万箱,“泰山”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80.45万箱,“黄金叶”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71.32万箱,“云烟”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58.10万箱,“娇子”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44.57万箱。在这年商业销量增量规模最大的前5位重点品牌中,除了“双喜”和“云烟”这2个传统的优势品牌以外,其他“泰山”、“黄金叶”、“娇子”这3个都属于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与此同时,年商业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前5位重点品牌分别为“黄金叶”、“好猫”、“贵烟”、“泰山”、“苏烟”,其中,“黄金叶”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499.25%,“好猫”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381.81%,“贵烟”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283.81%,“泰山”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253.31%,“苏烟”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1.68%。在这年商业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前5位重点品牌中,除了“苏烟”这个传统的优势品牌以外,其他“黄金叶”、“好猫”、“贵烟”、“泰山”这4个同样属于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
在“泰山”、“黄金叶”、“娇子”以及“好猫”、“贵烟”等这些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中,“泰山”、“黄金叶”、“娇子”这3个重点品牌分别具备向“532”品牌阵营发起冲击的实力,这3个重点品牌在“十二五”期间的品牌发展目标分别直指“200万箱”和“600亿元”、“200万箱”和“500亿元”、“200万箱”和“600亿元”;而“好猫”和“贵烟”这2个重点品牌在“十二五”期间的品牌发展目标分别直指“50万箱以上”、“100万箱”和“单箱收入2.2万元以上”。按照这些重点品牌在“十二五”期间的品牌发展目标可以看出,“泰山”、“黄金叶”、“娇子”这3个重点品牌在“532”品牌格局激烈角逐中将一同挑战年商业销量超过200万箱的目标。
在当下“532”品牌格局激烈角逐中,正在诞生一批如“泰山”、“黄金叶”、“娇子”等这样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这些原本不被看好的后起品牌同样是有望在今后几年时间里入围“532”品牌阵营的“黑马品牌”。2011年,“泰山”和“娇子”这2个重点品牌的年商业销量均超过100万箱,“泰山”和“娇子”这2个重点品牌的“超百万箱工程”均于2011年圆满实现,并开始向“超两百万箱工程”大步迈进,特别是“泰山”这个重点品牌年商业销量由于本身基数较小,2011年全年净增加了80.45万箱,同比增长幅度高达250%以上,是全行业年商业销量增量规模第二大和增长幅度第四大的重点品牌;而“黄金叶”这个重点品牌的年商业销量高达80万箱以上,同样年商业销量由于本身基数较小,“黄金叶”年商业销量全年净增加了71.32万箱,同比增长幅度高达500%,成为全行业年商业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重点品牌。
可见,在532”品牌格局激烈角逐中,以“泰山”、“黄金叶”、“娇子”等为代表的“黑马品牌”同样不可小视,这些原本不被看好的后起品牌正在逐步成长为“532”品牌阵营的有力竞争者。
——“泰 山”
“泰山”是2011年全行业新增加的年商业销量超过100万箱的重点品牌之一。2011年,“泰山”全年商业销量超过100万箱,达到112.2万箱,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80.45万箱。从2007年的2万多箱到2009年的20万箱,再到2011年高达110万箱以上,被重新寄予鲁烟强势崛起的“泰山”,在品牌振兴史上一次次书写着新的传奇,是近几年全行业品牌成长势头最为突出的“黑马品牌”之一。
在“泰山”年商业销量高达110万箱以上的背后,是大手笔品牌整合战略的“立竿见影”奏效,在大手笔整合进“将军”、“八喜”、“壹枝笔”等山东省内中高档品牌资源之后,“泰山”年商业销量实现了超常规的提升,直接推动“泰山”在2011年全年商业销量快速跨过100万箱的大关。如零售价为6元/包的“泰山(红将军)”、7元/包的“泰山(白将军)”、10元/包的“泰山(沂蒙山)”、20元/包的“泰山(三星将军)”等,这些产品规格分别是“泰山”对“将军(特纯)”、“将军(普通)”、“将军(沂蒙山)”、“将军(金)”等进行整合置换之后推出的全新升级产品,在实现对“将军”中高档产品规格进行整合置换之后,“泰山”在三类烟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大为增强,品牌规模得到明显扩大。除了对“将军”中高档产品规格进行整合置换以外,还有零售价为6元/包的“泰山(软红八喜)”和“泰山(硬红八喜)”、10元/包的“泰山(华贵)”、“泰山(蓝华贵)”、“泰山(东方)”、“泰山(红东方)”、“泰山(壹枝笔华贵)”、18元/包的“泰山(八喜)”、“泰山(八喜临门)”、20元/包的“泰山(红八喜)”等产品规格也分别是“泰山”对“八喜”、“壹枝笔”等中高档产品规格进行整合置换之后推出的全新升级产品。在大手笔整合进“将军”、“壹枝笔”、“八喜”等山东省内中高档品牌资源之后,“泰山”年商业销量的超常规提升可谓“立竿见影”,年商业销量重新站上一个新级别,再加上“泰山(秀系列)”和“泰山(混合型系列)”的新上市,2011年“泰山”品牌家族整体竞争力得到全面增强。
2011年,“泰山”全年商业销量高达110万箱以上全部为三类烟及以上的产品规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三类烟及以上的超百万箱大品牌,既有超百万箱的规模优势,又初具一定的效益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泰山”的品牌发展目标将直指“200万箱”和“600亿元”,即年商业销量达到200万箱和年商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泰山”将努力争取成为规模与效益兼备的超两百万箱大品牌,并力争在“532”和“461”品牌阵营中双双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黄金叶”
“黄金叶”是2011年全行业年商业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重点品牌,年商业销量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499.25%。2011年,“黄金叶”全年商业销量高达80万箱以上,达到85.6万箱,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71.32万箱。2011年是“黄金叶”品牌成长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突出猛进的一年,这个历经风雨洗礼的老字号品牌在2011年所展现出的超强成长力和爆发力,让人不得不对“黄金叶”刮目相看。
在“黄金叶”年商业销量高达80万箱以上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大手笔品牌整合战略的“立竿见影”奏效,在大手笔整合进“帝豪”、“红旗渠”等河南省内中高档品牌资源之后,“黄金叶”年商业销量实现了超常规的提升,直接推动“黄金叶”在2011年全年商业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如零售价为10元/包的“黄金叶(硬帝豪)”和“黄金叶(红旗渠)”、13元/包的“黄金叶(硬禧满堂)”、15元/包的“黄金叶(硬红帝豪)”和“黄金叶(福满堂)”、20元/包的“黄金叶(盛世金典)”等产品规格分别是“黄金叶”对“帝豪”、“红旗渠”等中高档产品规格进行整合置换之后推出的全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