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总有让人印象深刻、津津乐道的文化故事。而一些热衷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往往也会提炼厚厚的一本企业文化故事手册,但往往让人难于提起兴趣。两者的差别,正如网络流行语所言“这就是苹果四代与四袋苹果的区别”。
好的企业文化故事应该是“苹果四代”: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精神层面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功能上的满足,对于企业文化故事挖掘、提炼而言,面对的“客户”则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广大员工。之所以将企业文化故事与“苹果四代”类比,在于企业文化故事应当像“产品”一样,不能只满足于有《企业文化故事手册》等文本理论成果,而要以员工心理认同企业文化故事为关键,即要尽可能地鼓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尊重,深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与践行。
而要挖掘、提炼出“苹果四代”的企业文化故事,要从故事的取材做起,收集、整理好故事素材,对照企业文化理念要求,精益求精,让故事支撑好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通过积极拓宽传播宣传渠道,深化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与践行,让好的企业文化故事入脑、入心、入行。
一、企业文化故事的取材要源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
好的企业文化故事挖掘、提炼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瞎编乱造。要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去挖掘、提炼,不能“坐等空谈”,尤其是对于基层一线能很好支撑企业文化理念的故事,如果不能深入一线实地了解,不及时记录、提炼,就会失去好的故事素材。一方面,企业文化故事的取材要坚持实地记录原则。要注重日常的积累,让企业文化故事挖掘、提炼常态化。要借助各类评先奖优活动,及时发现企业内部优秀的人物事迹,并对好的人物事迹通过对其本人及相关人员的访谈,还原故事的原貌,准确把握故事的细节,让真实的故事跃然于纸上。另一方面,要坚持实研深究的原则。对于故事的提炼与挖掘不能仅仅停留于故事的表象,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而是要在准确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去探究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动机,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在故事发生时、发生后的心理变化,积累企业文化故事素材的厚度,进而深化企业文化故事的教育意义。
二、企业文化故事的加工要对照企业文化理念要求
企业文化故事要挖掘,更要注重提炼。要对照企业文化理念要求,对企业文化故事的素材进行“加工”。好的企业文化故事应当精炼、主题突出,要避免“大而全”的企业文化故事提炼。企业文化故事要能很好地支撑企业文化理念内涵,从而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理念对行为的指导意义。对照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文化故事“加工”,可以有效避免理想化的求全思维,能克服故事主人翁性格等方面的不足。由于故事发生于广大员工身边,故事的主人翁也为广大员工所熟知,员工对故事主人翁的形象认知已初步形成,如果一味地追求故事的完美化,美化故事主人翁,就会弱化故事的权威性,难于让广大员工信服。对照企业文化理念“加工”故事,让故事对着理念“入模”,形成企业文化故事,既不过分突出故事主人翁,把故事的焦点聚焦于“事件”本身,又能形成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良好补充,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更好地指导广大员工践行好企业文化理念。
三、企业文化故事的推销在于深化员工对故事“事件”的理解
企业文化故事化不应直接等同于企业文化理念人格化。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格化是以“故事”为载体,将理念的要求集中于“某一主人翁”身上,通过“主人翁”集中表现出来。理念的人格化往往让故事主人翁成为企业文化理念的代名词或某一先进文化的代表。这就对故事主人翁提出很高的人格要求。在企业内部,故事的取材范围相对比较有限,先进人物的出生也是比较难得的,更多时候故事的发生、情节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要坚持立足企业文化故事化,在企业文化故事的“推销”中,以“事件”为主角,以人物为辅助,引导、教育员工深化对“事件”本身的认知,而不是过分地去宣扬故事主人翁的高尚情怀与完美人格。
在坚持深化广大员工对“事件”认知的基础上,要创新企业文化故事推销的方式方法,通过企业内部刊物等各种传播途径,拓宽传播渠道,让企业文化故事为广大员工所熟知。要让企业文化故事的亲身经历者走上讲堂,亲身讲授企业文化故事发生时的心理感受;要用情景模拟、舞台表演等方式,让故事还原在员工面前;要避免僵硬的文字说教、鼓噪乏味的单项灌输,避免引发员工对企业文化故事宣讲的反感,进而导致员工对企业文化提炼的不认同、不理解。
企业文化故事重在精,不在多;贵在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故事挖掘、提炼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企业文化故事》手册,而是要精益求精,保证品质,创造精品,让提炼的企业文化故事跃然于纸上,鲜活地展示给员工,让员工在感受企业文化故事中,有“苹果四代”品质的“惊喜”与满足。
员工们,你认同企业文化故事吗?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