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着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注重发挥烟草产业的优势,切实为烟农和卷烟零售客户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高烟农和零售客户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近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头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河南日报农村版》2021年11月19日1版
关键时刻
解决烦心事揪心事
“虽然烟叶遭受了冰雹的袭击,但是烟草公司和保险公司这么快就赶到现场,帮着想办法,我们心里感到踏实了不少!”7月9日,在汝阳县柏树乡秦停村,烟农姚妞看着自己受损的几十亩烟田,得知可以通过技术补救,保险公司也能赔付一部分,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不少。
7月8日下午5时,汝阳县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柏树乡1400多亩烟田不同程度受损。灾情发生后,汝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技术人员和保险公司到受灾烟田了解受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协助保险公司勘察统计,同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烟农落实抗灾救灾技术措施。
“我们督促保险公司加快理赔进度,将损失降到最低,大家不要再等,赶紧干起来,相信咱们的技术专家!”汝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负责人陈光现的一番话让烟农们信心倍增,有的开沟排水,有的剥离受损烟叶,有的培土施肥,烟田一片忙碌……
“暴雨期间,我接到的第一个问候电话、收到的第一份慰问品都来自卫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他们一直记挂着俺!”11月10日,站在洪水侵袭过的店铺门口,位于卫辉市建设路的卷烟零售商户陈春兰说起今年的“7·20”暴雨,仍不无激动。河南省、新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专项救助、爱心募捐资金很快到位,复工复产即刻开始,捐赠的消毒、防疫、生活物资及时发放,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今年天公不作美,但无论是先期的旱灾、雹灾,还是后来的特大洪水,一度心灰意冷、认定绝收的烟农、卷烟零售商户没有绝望,他们感受到了烟草人的大关爱。
7月21日上午,河南汝州市局(分公司)防汛党员突击队帮助受灾卷烟零售客户转移卷烟、清理淤泥、整理商品。
“金叶便利”
为民服务见初心
7月4日,安阳县永和镇西街村村民赵慧芳的“金叶便利”永和惠芳店正式开业。这家便利店是在安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助力下建成的现代零售终端,实现了“外观可视化、形象标准化、功能分区化”。设置了烟酒消费区、零食区、文具区等,各分区特色鲜明,商品陈列有序;店内还提供多项便民服务,代收发快递服务;多功能打印,生活缴费、社区团购服务等,满足村民个性化需求……
“从村民角度出发,让他们在小店享受一站式服务,一次性满足所有需求,是我的目标所在。要想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乡村终端一定要发挥作用。”赵慧芳说。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金叶”流通品牌加盟终端建设为着眼点,带领零售客户共享品牌资源、共塑服务品质、共提卷烟收益,积极探索一条河南“金叶”品牌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洛阳天心文化产业园的木木便利店,回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穆逸豪今年年初将自己的便利店进行了一番建设,木木便利店从普通的冷饮轻食店,摇身变为高端大气的“金叶便利”智慧门店。洛阳市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为店铺提供系统全面的商圈分析、人口密度分析、竞争性分析、整体布局规划等,并推荐其使用金叶客(云POS)进行全店铺管理,可以对日常销售、利润、库存了如指掌,做到“清清楚楚算账,明明白白赚钱”。作为一名有着8年党龄的党员,穆逸豪在店铺里创建了洛阳城区烟草“政商工零销”党员学习基地和便民服务区,店外开辟了便民休闲区,一跃成为园区旅游网红打卡地。
木木便利店内景。
无独有偶,在信阳罗山县,首家加盟“金叶”零售店的老板张太广,在店铺里设立党员服务驿站,汇聚社区党员及周边流动党员,针对辖区、周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开通了集“政策宣传、党员活动、民情收集、爱心帮扶、工作互助”于一体的10分钟党群服务“直通车”。在罗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张太广与罗山楠杆田堰村扶贫产品专营店联合,把当地扶贫农特产品上架到了“金叶”终端店里,实现了购销渠道互联,依托“金叶”品牌影响力打造罗山县非遗物质文化和扶贫农特产品最强宣传声势,拓宽了扶贫产品的销路,更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绿色革命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我种烟多年,近两年平均每年种烟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这里面有罗岭烟站技术员的很大功劳。”10月22日,拿着最后一炕烟交售结账的清单,洛宁县罗岭乡烟农马国华心满意足。
2020年,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洛宁县推广烟田覆膜技术,马国华在罗岭烟站技术员李存约的推荐下试验了7亩地,结果发现烟田覆膜与不覆膜差距不小。“覆膜的烟叶长得快、病害少,没覆膜的烟田花叶病厉害。这不,今年烟田全都覆上了膜。”覆膜的好处,马国华说得头头是道,“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下墒,天旱烟不旱,还能早成熟”。
社旗县朱集镇梁庄村,种烟大户梁世党早在国庆节前就将家里的烟田都耩上了油菜,眼下已经发青的油菜到春节前估计能长一尺多深。他说,到时候他家烟田的油菜将会和村里的700多亩烟田一样作掩青处理当绿肥。据统计,社旗县目前已落实以绿肥掩青为主的土壤改良面积近1.5万亩。
为增强社旗浓香型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社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合各级政府抓住当下的有利时机,组织烟农在预留烟田撒播油菜绿肥种子,为明年烟叶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在生物防控方面,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以虫治虫”理念,大力推广应用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探索开发竭蜻、益蜡防治技术。同时,在烟区大力推进专业化植保,构建推行烟叶良好农业规范管理体系,积极探索烟叶可持续发展体系,全面推进烟区环境、烟农健康安全保护和烟叶品质安全同步发展。
河南省南阳市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区烟田里运用杀虫灯防治虫害。
科学烘烤
确保烟叶提质增效
“我闻着这么香的烟叶,心里美啊!”9月4日,襄城县紫云镇大庙李村烟农张豪杰向该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紫云烟站技术员崔富杰展示他刚出炉的烟叶。
为提高烘烤质量,突出烟叶浓香特色,针对今年烟叶受涝灾影响,襄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从成熟度、烘烤工艺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着手,联合各种烟乡镇党委政府,凝聚县、乡、村各层级组织力量,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组建烘烤队伍、加强烘烤指导等,帮助烟农科学烘烤,提质增效。
“我今年种烟23亩,虽然前期旱后期涝,但灾年不减产,纯收入达12万元。这主要是小界烟站煤改电烤烟的功劳。”
在洛宁县小界乡南坡烘烤工场,53岁的烟农赵群智说着电烤房带来的便利。南坡村党支部书记张新给记者分析,用电烤烟,一是降低生产成本,每炕烟节约燃料、用工等成本600元左右,电烤房自动化程度高。二是减少烤烟损失,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好、卖价高。三是保护生态环境,之前二氧化碳等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能够有效得到缓解。
2020年4月,河南省政府出台《全省烟叶烤房电代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2.79万座烟叶连片燃煤烤房电代煤改造。
为了确保烤房改造和建设项目长期有效,扎实做好高标准基本烟田规划和烟叶种植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组织党员服务队多次深入全省烟区,了解烤房改建需求,要求各地市烟草部门积极与当地政府、供电公司对接,规范项目实施、完善技术标准、跟踪烘烤效果、探索管理模式,鼓励烟农和合作社充分挖掘电烤房的烘烤潜能,比如烘烤粮食、蔬菜、中药材等,增加综合收益。2021年,全省新建电烤房1490座,对燃煤烤房进行电代煤改造2023座。
用心服务
提升烟农售烟幸福感
金秋十月,烟叶飘香,又是一年烟叶收购季。在唐河县各烟叶收购站(点),烟农感受着收获的喜悦,河南烟草人坚持“用心服务”提升着烟农售烟的幸福感。
说起今年的“阳光收购”,唐河县王集乡烟农王建亭伸出大拇指点赞。唐河县各烟叶收购站(点)在醒目位置公布烟农种植合同、收购价格、预约时间安排及监督电话,主动广泛接受烟农和社会监督,实行无人过磅。烟叶通过快速通道进入收购车间,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整个交售过程,得到了烟农的一致认可。
“现在种烟、收烟的全过程,烟草公司都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各种补贴发放及时、到位,明年我准备再租点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大干一场。”王建亭满意地说。
同样,在洛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小界烟站,记者看到,烟农将事先分拣和打捆好的烟叶定级、称重、结算,半顿饭的功夫就货款两清。
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营销中心经理石秋介绍,以前售烟,要经过初分级、预验、专业化分级等环节,烟站收购后需经过两次装卸、两次验收,工业则要按需求重新分选。如今,烟叶分选工作前移到烟站完成,烟农在家里按工业需求分级,到烟站分选,大大简化了流程,减少了损耗,节省了中间环节和成本,这种把烟站变成工业第一车间的收购新模式属全国首创。
河南渑池县陈村乡烟站专业化分级人员对烟叶进行分级。
创新思路
破解“谁来种烟”难题
2000年以来,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坚持主业稳收、辅业增收、产业促收的工作思路,加大基本烟田综合利用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经作物,积极引导烟区打造与烟融合共生的产业综合体。
“之前俺们都是在自家田里种庄稼,起早贪黑一年下来挣不到多少钱。自从成立了烟区产业综合体,我家出租地能分红,我在这儿打工能挣工资,一年下来能收入4万元,还不耽误给上小学两个孙子做饭,很满意。”社旗县苗店镇曹岗村村民赵书芳说起自己的幸福生活,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赵书芳所说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始建于2020年,是一种以政府为引导、烟草公司为推动、龙头企业为渠道、合作社为载体、辖区烟农为主体,形成“烟草+龙头企业+合作社+烟农”的运作模式,坚持绿色生态、低碳循环、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围绕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新型种植模式探索、新型种植主体培育、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烟区建设、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供给水平,多渠道、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烤烟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
据综合体负责人吴辉介绍,烟区产业综合体采取“烟+菜+谷”轮作模式,用工量非常大,4~9月种烟,10月至第二年5月种菜,5~10月种谷子,来年再利用谷茬优势种烟,常年用工多达400余人。所有的工人都来自附近村庄,一年可工作10个月以上。除了田园里打工收入,村民还能获得每亩七八百元的土地流转租金。
“我们要立足烟草主责主业,大力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科技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卷烟流通水平,创新探索烟区产业综合体,进一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在推动全省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以更有力的举措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卓俭华说。
(记者孙玮 丁先翠 通讯员 范素娟/文)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